主張(兩岸)「五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我相信交流比交惡好、對話比對抗好、友善比仇恨好。
提出背景:
蔣萬安市長一早率團前往上海參加「2023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媒體報導企業界報名踴躍,這反映在嚴峻的兩岸關係下,民間都期盼交流緩和局勢。
我也樂見,陸委會從2022年的「拒絕為統戰活動背書」,到今年表示「樂見市政交流」,因為人民的權益不該政黨考量被犧牲。
2023-04-30
當時未表態
侯回應金廈大橋議題但未表態侯友宜受訪時被問及是否支持柯文哲主張蓋金廈大橋,侯友宜並未表達反駁或明確支持。僅在回應時僅提到和平是金門與台灣各地共同的期望,金門位置敏感,若要重啟兩岸對話、交流來降低衝突,「建構兩岸溝通橋樑,就從金門開始」。
查核單位:READr
- 查核單位
READr
政見提出背景:【數據符合,但僅取片段資訊,無法瞭解全貌】同主題有多項民調針對政見提出背景中「疫苗採購讓 7 成民意有疑慮」,經查確實有關於疫苗採購民眾疑慮達 7 成的民調,但關於此命題,不同時間也有不同結果的民調,我們認為是「數據符合,但僅取片段資訊,無法瞭解全貌」。
受疫情影響,民眾對疫苗採購有疑慮,根據網路上的公開資料,包括 TVBS、台灣民眾黨、台灣民意基金會皆曾調查民眾對於疫苗滿意度、疫苗採購進度和是否該公開疫苗資料的看法。例如 2021 年 3 月,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結果顯示,蔡政府在新冠肺炎疫苗採購表現,62% 民眾滿意、30.4% 民眾不滿意。同年 7 月,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結果指出,約 53% 民眾無法接受蘇內閣堅持疫苗採購有保密條款。
另外台灣民眾黨於 2021 年 6 月所做的民調,有 62%不滿意疫苗採購進度,是民怨最高的議題。
2021 年 9 月 TVBS 也針對政府採購疫苗政策進行民調,結果 34% 民眾滿意、56% 民眾表示不滿意。
侯友宜所引述的資料,應是來自《美麗島電子報》於 2022 年 9 月的民調,該民調其中一個題目為:「政府採購疫苗逾 400 億元,含密件資料應否對立院完全公開?」結果顯示 72% 國人認為有必要公開,17.5% 則認為沒必要公開。
另外,今年CNEWS匯流新聞網也有針對是否支持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公開政府阻止採購疫苗真相,也有超過七成的人支持。
由上述資料可知,受到不同時間、主題、事件、輿論影響,民調結果會出現起伏情況。讀者可自行斟酌參考。
黃瑞茂
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
原本用來鼓勵人口移動的 TOD,但臺灣卻偏離原本目標。資料由 READr 提供黃瑞茂指出,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的概念原本希望能解決都市人口壓力,在捷運附近增加容積,希望讓民眾善用大眾運具移動到其他地方。
但原本用來鼓勵人口移動的 TOD,但臺灣卻偏離原本目標。
他以捷運劍潭 TOD 案為例,在位處交通要地的劍潭,還試圖增加捷運周邊的建物開發與容積,「在這裡增加容積,是增加他的交通量。不能夠把這個容積變成一種籌碼。」
- 查核單位
READr
文化部:公務陞遷可納入國家語言針對政見所提出的「國家語言應該在公務機關使用」2018 年通過《國家語言語言基本法》,第 11 條已提到「國民參與政府機關(構)行政、立法及司法程序時,得使用其選擇之國家語言。」制度上已納入相關規範。
李大中
OOO競選辦公室主任
「關於巴氏量表的爭議全部都是政治操作,我們不回應。」